一记扣杀背后的二十年
2009年广州世锦赛女单决赛,21岁的王琳在决胜局18-20落后时连续挽救赛点,最终以22-20逆转马来西亚名将黄妙珠。这场被央视解说称为"铁血之战"的比赛,让观众记住了这个扎着马尾辫、总爱咬嘴唇的杭州姑娘。
"当时膝盖积液已经疼得站不稳,但想到教练说的'中国女单不能丢这块金牌',我就把绷带又缠紧了两圈。"——王琳在自传《羽过天晴》中回忆
天才少女的荆棘之路
1999年,10岁的王琳在杭州市队选拔赛上连续挑落5个比她高半头的对手,被李矛教练一眼相中。但进入国家队后,这位"天才少女"却遭遇了长达三年的瓶颈期。"每天练到呕吐"成了常态,2006年更因应力性骨折险些退役。
- 2007年:全英公开赛爆冷击败谢杏芳,技术特点被外媒评价为"网前如绣花,后场似炮轰"
- 2010年:巴黎世锦赛带伤卫冕,独创的"二次起跳劈杀"成为技术教科书案例
- 2013年:因膝伤退役时世界排名仍保持前五,国际羽联特别颁发"杰出贡献奖"
转型教练的传承之路
如今担任浙江队女单主教练的王琳,带着弟子陈雨菲等新生代继续征战。她特别设计的"抗压训练法"——在队员连续杀球时突然关灯模拟停电,已成为国家队秘密武器。去年杭州亚运会,看着弟子们包揽女单领奖台,这位34岁的"老将"在场边偷偷抹了眼泪。
——本文部分素材取自《中国体育报》2023年11月专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