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后脚跟先着地的方法的确适合大多数人,尤其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。

首先,是当我们进行慢速的、长距离的耐力跑时,此时用脚后跟先着地往往更省力。

有研究发现,当配速低于每公里4分45秒的时候,脚后跟跑法比用前脚掌跑法能节省7%到10%的氧气消耗。

这是因为咱们的脚后跟天生有个弧形的结构,让脚跟先着地能更顺畅地引导身体重心向前滚动,减少能量的浪费。

在马拉松比赛中,大部分运动员在匀速跑的过程中,其实也是脚后跟着地的。

第二点,对于体重比较大的跑者来说,脚后跟先着地的跑法搭配一双减震效果良好的跑鞋,能提供更好的缓冲保护。

因为脚后跟落地时,跑鞋后跟厚厚的缓冲材料能吸收掉相当大的冲击力。而前脚掌跑法主要靠小腿肌肉和跟腱来吸收冲击,对于体重比较大的朋友来说比较容易受伤。

第三,在下坡路段跑步时,脚后跟着地通常更稳当。

下坡本身就有向前的冲力,如果用前脚掌着地,需要你的小腿肌肉持续发力去“刹车”和控制,非常容易疲劳,甚至可能出现抽筋。

而用脚后跟着地,配合小一点的步幅,能让你在下坡时跑得更稳,大大降低滑倒的风险。

当然啦,如果你跑步后总是遇到膝盖或者脚踝疼痛的问题,那么除了着地方式外,也需要开始关注你的步频快慢、身体前倾角度等等细节,因为着地方式只是跑步姿势中的一环,其他的细节同样非常关键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