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0年7月16日,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体育场涌入近20万观众——他们坚信东道主巴西将轻松击败乌拉圭,捧起雷米特杯。当时的巴西队拥有阿德米尔、济济尼奥等巨星,小组赛7-1横扫瑞典、6-1血洗西班牙,而乌拉圭则是一支赛前被媒体称为"南美小球队"的草根队伍。 比赛第47分钟,巴西前锋弗里亚萨首开纪录,马拉卡纳瞬间沸腾。但乌拉圭队长奥布杜里奥·巴雷拉在更衣室的怒吼唤醒了球队:"让他们见识真正的查鲁亚精神!"第66分钟,胡安·斯基亚菲诺扳平比分;第79分钟,阿尔西德斯·吉贾接应边路传中,一记刁钻的低射洞穿巴西球门。这个被称作"马拉卡纳打击"的进球,让整个巴西陷入集体癔症——甚至有球迷因此自杀。 这支乌拉圭队没有超级球星,靠的是钢铁般的纪律和游击战术。门将马斯波利屡献神扑,后卫特赫拉用血肉之躯封堵射门,而吉贾的绝杀更是被拍成纪录片《一个国家的进球》。如今在蒙得维的亚的百年纪念球场外,仍矗立着1950年英雄们的铜像,基座上刻着主帅洛佩斯的名言:"我们带走的不是奖杯,是整个巴西的骄傲。" 这场胜利不仅成就了乌拉圭第二个世界杯冠军,更创造了"马拉卡纳惨案"这个足球专有名词。2014年当德国7-1血洗巴西时,巴西媒体头条仍是:"比1950年更黑暗的一天"。70年过去,这场冷门仍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具冲击力的冠军神话。足球史上最伟大的逆袭
"当裁判吹响终场哨时,整个球场陷入死寂,只有乌拉圭人的欢呼刺破云霄。"——《卫报》战地记者汤姆森
地狱主场的惊天逆转
查鲁亚战士的遗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