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独有偶,关于化妆争议,吴艳妮也屡次深陷舆论风波。早在成都大运会,成绩不错的她因为造型甜美走红,她的妆容和个性动作被津津乐道。因为个性张扬和“不低调”的发言,网络上一直存在对她的人身攻击。本届奥运开赛前,巴黎奥运官网公布了她的证件照,照片中的她青春靓丽,偏偏网友们又开始审判了,有人评价她的颜值,有人议论她整容。曾经吴艳妮接受央视采访,聊到这一块儿时说:

不仅仅是国内存在这种现象,赛场上带妆上阵的女运动员大家都有过相似的问题经历,这也不难看出,大众对于运动员本身就存在着刻板的印象。

在菜是原罪的竞技体育上,好像只有成绩才是化妆的通行证。

少一些审判,多一些尊重

尽管社会环境在朝着多元化的审美迈进,但是女性好像始终被困在“美”的审判中。尤其是女性和运动员身份叠加时,这些审判好像变得更苛刻了。

女性运动员除了要保证成绩还需要承担过多的凝视,甚至很多时候关于运动员颜值外形的讨论已经超过了运动的本身。

对于一些只认奖牌的观众而言,一旦没有成绩保驾护航,那么你好像连呼吸都是错的。

然而事实上,比起观众们的迫切与焦急,运动员对奖牌的渴望更甚,因为一场比赛的背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汗水与付出,没有谁能比运动员本身更能体会到其背后的艰辛和不易。

因此,哪怕没有理想的成绩为他们保驾护航,也不要轻易指责任何一位为国家努力的运动员们,顶级运动员的价值不应该被观众轻飘飘的一句指责否定掉,更不应该因为丢掉一块奖牌就背负骂名。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理解,友谊长久、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,成绩绝对不是唯一的重要面。

少一些审判,多一些尊重也是对体育精神的延续。

化妆,是自信的表达

回归到化妆本身上,其实运动员化妆并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。正如前文吴艳妮面对采访时所说,化妆是对观众的尊重,精致的外在形象无疑是为运动员整体加分,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享受。其次,化妆也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。有田径场飞蝴蝶之称的Florence Griffith Joyner声称自己每次上场前都会换一副新美甲,说是自己的幸运之甲,上一届东京奥运中国首金杨倩当年的美甲也火出圈。

我们应该认识到,运动员同样有追求美丽的个性和权力,化妆并不是对运动本身的懈怠,更不会影响到成绩,而是一种自信和个性的表达。很多运动员直言:美让我成绩更好。赛前精心装扮做自己喜欢的事,可以让她们更加专注于比赛。

如今官方都在鼓励运动员展示自己,从奥运村到亚运村,编发和美甲等服务成为了运动员们赛前的独特准备。所以爱美和获得成绩之间从来都不是冲突关系。观众大可不必将顶级运动员带入到教育普通子女视角中,首先他们并不平庸,其次化不化妆都是人家的权利。

2024了,女性运动员化妆本身就不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。

美妆品牌,嗅到商机

虽然网上冲浪的大家为了这个话题从赛前议论到赛后,但是各大品牌们却具备前瞻性,毕竟运动员们可是行走的广告位。

比如兰蔻早在4月就签下了郑钦文,担任小黑瓶先锋官,押对宝也让品牌这波赢麻了。

3月,巴黎欧莱雅官宣了篮球运动员杨舒予为彩妆大使。

可复美找来了游泳世界冠军叶诗文品牌大使,薇诺娜邀请了击剑世界冠军孙一文作为品牌大使。

这也不难看出,体育明星身上其实具备极高的商业价值,因为他们用出众的成绩定义着美。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鲜活瞬间生动的诠释着美,美也在成绩光环下愈发耀眼,对于品牌而言,这是泼天的富贵,比起千篇一律的娱乐圈明星,如今运动员与品牌的结合,消费者好像更买账。

所以2024了,别再问女运动员化不化妆了。美丽、多元,个性正在成为运动员全新的形容词,她们不该被定义。摘下滤镜,放下偏见,我们会看到女性力量带来的更多可能性。

兰蓉说销售

自从兰蓉说“聚”乐部散群后,很多忠粉都没有看到兰蓉老师的视频内容啦,最后为大家送上一个与主题无关的营销视频,这期视频或许你会收获新的营销思路和话术哦。

铁粉们,我们会不定期更新视频,为大家持续带来营销思路哈。

皮肤结构基础知识科普

七夕化妆品店营销文案

踩雷区,这个敏感肌大牌怎么了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